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,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,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,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。那么該如何才能夠?qū)懞靡黄x后感呢?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,僅供參考,大家一起來看看吧。
人民英雄故事讀后感 英模故事的讀后感500字篇一
著名作家張海迪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,其實她是一個殘疾人,她認為自己的生命不會太長久了,便抓緊時間去學習。她克服了很大的痛苦,堅持學習,經(jīng)過七、八個年頭的努力,終于學會了外語,并且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《海邊診所》,完成了《輪椅上的夢》這部長篇小說。
又一個醒目的題目“白芳禮:靠蹬三輪車捐款35萬元”躍然紙上,35萬元也許一個人一輩子都掙不到,但是一個白發(fā)蒼蒼的老人卻做到了。在敬佩地同時我心里產(chǎn)生了疑問:一個蹬三輪車的人竟然有這么多錢?他是不是捐走了自己所有的積蓄?他自己怎么生活呢?這些疑問深深地困擾著我,為了掃盡我腦海里的問號,我決定繼續(xù)讀下去。讀著,讀著,熱淚不知不覺順著我的臉頰流了下來。淚眼模糊中,眼前似乎屹立著一尊神光環(huán)繞的雕塑,那就是任勞任怨、愛心無限的白芳禮!那環(huán)繞他的正是奉獻之光!
當白芳禮回到河北老家,看到許多孩子沒錢上學只能在田里干活的情景,他的心被刺痛了,他下定決心回天津重新蹬起跟了他大半輩子的三輪車,一蹬就是8年。一年365天,他沒歇過一天。他曾在夏季烈日的炙烤下,昏倒了三輪車上;他曾在冬天大雪滿地時,摔到溝里;他在感冒高燒到39攝氏度時,一邊吞著退燒藥,一邊蹬車。就算是生病了,他仍然堅持著……他掙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。如果按蹬1公里三輪車收5角錢計算,他所走過的路相當于繞地球赤道18周?!肮Ψ虿回撚行娜恕保〕詢€用的白芳禮靠不辭辛苦地蹬三輪車積攢了近35萬元錢,他把這些錢捐給了天津的多所大中小學,資助了近300名貧困學生,而他的個人生活幾近乞丐,一年四季從頭到腳穿的總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,且那都是他從街頭、路邊或垃圾堆撿來的。每天的午飯總是兩個饅頭、一碗白開水,有時往開水里倒一點醬油,那就已經(jīng)是“美味“了,他的私有財產(chǎn)賬單上也是一個孤孤單單的零。他把物質(zhì)生活壓到最低點,卻把能量釋放到最高度,真是“可憐老人這份心”呀。
白芳禮老人的事跡感人肺腑,他傾盡所能地把自己的“光”和“熱”灑向眾多需要幫助的芊芊學子。他身上有著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,他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,獻給了人民,獻給了希望工程。我們要像白芳禮老人一樣,真切地關心他人,熱忱地服務他人,衷心地回報社會。我們不僅要懂得從小事做起,懂得當別人遭遇痛苦和不幸時,竭盡全力地去幫助、救援和奉獻。我們還要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,服務人民,造福社會,并從中體會責任感和幸福感。當我們伸出自己的一雙手,捧出自己的一顆心的時候,我們就會和他人心心相印,我們就會和社會緊緊相系,我們就會感到生命的強大,生活的充實,心靈的愉悅,奉獻的幸福。
從古到今,我們的祖先就有著勤勞、勇敢、智慧的優(yōu)秀品質(zhì),這些“英雄”“勞?!眰儗⑺鼈冊忈尩昧芾毂M致,我們也要將它們發(fā)揚光大!
人民英雄故事讀后感 英模故事的讀后感500字篇二
《人民英模的故事》一書讓我品讀了許久,這本書生動的記錄了為新中國成立作出明顯貢獻的100位英雄前輩。
一次次的翻閱,一張張的閱讀,使我的心靈經(jīng)受了震撼無比的洗禮。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,使我永遠不能忘懷;他們耳熟能詳?shù)拿指釉谖倚闹屑由盍擞∠蟆?/p>
這本書不僅介紹了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,還向我們介紹了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的人物。
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中,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白芳禮爺爺,他靠蹬三輪車捐款35萬元,讀到這兒,我心中涌出許多令我不解的問題:一個蹬三輪車的人怎么有這么多錢?他是把自己的積蓄捐了嗎?沒有錢,他怎么生活?他為什么要捐這么多錢呢......這些問題促使我閱讀了下去,不知不覺,白芳禮爺爺?shù)男蜗笤谖倚闹懈叽笃饋?,他任勞任怨,卻無怨無悔;他無私奉獻,卻不圖回報......
曾經(jīng)有人計算,這些年來,白芳禮爺爺捐款金額高達35萬元。如果按每一公里收五角錢計算,白芳禮老人奉獻的是相當于繞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勞累:他為了讓孩子安心上學,用雙腳一高一低踩出來的孩子們的學費。他先后資助了300多位大學生的學費與生活費,這是他每天不分早晚,用一滴地辛勤的汗水堆積出來的,來之不易,來之艱辛!
他們的故事,他們的名字,令人感動,催人奮進......
人民英雄故事讀后感 英模故事的讀后感500字篇三
最近,我讀了一本名叫《人民英模的故事》的書,這是一本記錄了許許多多英雄模范故事的書。
書中的人物形象豐富多彩。他們中,有為祖國拋頭顱、灑熱血的戰(zhàn)士;有在危難關頭,挺身而出,力挽狂瀾的偉人;也有生活在社會底層,默默奉獻的一線工人……
其中,令我印象猶為深刻的人物便是王進喜。
舊中國的石油開采技術(shù)非常落后,許多西方國家譏諷中國是一個徹徹底底的“貧油國”。新中國成立后,我國加快了石油勘探工作,1960年,全國各地精兵強將匯集東北松遼平原,展開了大慶油田石油在會戰(zhàn)。面對重重困難,王進喜鏗鏘有力的話語至今仍讓激動萬分,“有條件要上,沒有條件也要上!寧肯少活20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慶油田!”一位硬漢發(fā)自肺腑的話,體現(xiàn)了報答祖國的拳拳之心。王進喜是這樣說的,也是這樣做的。一次,油井發(fā)生井噴,而井場又沒有重晶石粉和攪拌機,王進喜奮不顧身帶頭跳進泥漿池,用自己的身體攪拌用以壓制井噴的水泥。王進喜的行動和精神感動了所有人,所以,大家稱他為“鐵人”。
為祖國奉獻一切,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應該做的,也是必須做的。但是,往往社會上有許多人認為,一定要做些驚天動地的大事,才算是報效祖國。我認為,這個觀點不夠正確。就像王進喜一樣,一個普通的'石油工人,在平凡的崗位上,照樣干出了驚人的業(yè)績,體現(xiàn)了一個普通工人的報國情懷,盡管沒有壯闊的歷史背景,沒能驚天地、泣鬼神的壯舉,同樣感動了幾代人。其實,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(yè)都是重要的,缺了哪一行都不行,人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,就是報效祖國。雷鋒就把自己比作一顆螺絲釘,樂意在細小崗位上發(fā)光發(fā)熱。我覺得崗位不論大小,工作不論高低,貢獻不論多少,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和開拓進取的精神最為重要。
祖國的大家庭正是有了各盡其才的你我他,才變得生機勃勃、充滿希望!
【本文地址:http://www.zhuhaihb.com/zuowen/1744273.html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