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,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,近似于經驗總結。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?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。
培智數學教學總結反思培智數學教學總結心得體會篇一
匆匆忙忙又一年,平心靜氣坐下來反思一年的教學情況,有苦、有甜,而更多的是思考!不過在與學生們一起相處、教學相長過程中,也著時有不少的收獲。為使下一階段的工作更順利地開展,現(xiàn)對本學期的工作情況作出總結,希望能發(fā)揚優(yōu)點,克服不足,總結經驗教訓,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。
從智障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識過程來說,很多的具體事物,在學生的腦海中只是形成一個比較模糊的表象,也就是形象思維較好,抽象思維較差,根據這個特點,他們對生動、形象、具體的事物易記住,而對枯燥、單一、乏味、抽象的數學知識毫無興趣。所以學生在理解或者進行思維的時候,都需要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,這是一個思維飛躍性的過程,在這個過程中,就要教師不斷的呈現(xiàn)和引導。
數學中的數與形的概念不是從其他任何地方,而是從現(xiàn)實世界中得來的”(馬克思語),“現(xiàn)實世界是產生數學知識的“源泉”。在講授數學知識時,應盡可能地帶領學生將知識回歸、溶入豐富的生活實際之中,以增強知識的直觀性和情趣性。
智障兒童是以機械記憶和形象思維為主,教學活動中,應盡量采用直觀、形象的教學手段,要防止單純說教傳授。只有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,學起來津津津有味,感到快樂無比,才能越學越愛學、越會學,才能學得好,讓孩子模擬表演是他們樂而愿為的活動。數學教學要投其所好,開展教學活動。
教學中運用生活情景,關注日常生活,學生學數學,用數學,在教學中我經常會創(chuàng)設這樣的情景,讓學生模仿買菜的情景,上超市購物的情景,上街買早點的情景,在活動力中,不但讓學體驗到數學是有價值的,在文明禮貌用語,文明行為方面進行及時的鼓勵,糾正和指導,學生能身臨其境,為今后智障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基礎。
教學中采用歌訣、手指操與形象的肢體語言相結合的形式,歌訣力求簡潔、朗朗上口,學生一邊讀,一邊做手指操加入形象的肢體語言,在說像小鴨時,可以學小鴨走路的樣子,像紅旗時,可以模仿紅旗迎風擺的樣……符合低年級智障學生活潑,好動的天性,促進學生動腦,動口,動手,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,學會本領,感受快樂。
(1)語言在前的形式。這時語言主要是起動員與提示的作用;
(3)語言在后的形式。這時語言主要起總結概括和強化作用
我還會努力,爭取更好的成績。
培智數學教學總結反思培智數學教學總結心得體會篇二
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是承擔糯良中學八年級99班和100班的數學教學,學期初,99班共有學生40人,100班共有學生42人。
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開展方面,除了遇到不可預期的諸如節(jié)假日或學校有臨時活動進行調整外,我基本依照初期初的教學計劃進行并能順利完成教學工作及任務。
1.屢次考試,99班數學成績一直處于年級第一,100雖然與99班存在一定差距,但成績并非倒數第一。本學期學校開展過三次正規(guī)考試(期末還未開始,成績待論),99班數學成績均處于年級第一名,100班與99班有一定差距,但也并非最差,均為年級第三名。
2.學生基礎得以提升。相對去年帶畢業(yè)的兩個班,這兩個班比畢業(yè)的兩個班級基礎要好,在本學期中也進一步得以提升。
3.課堂紀律良好。相比其他科目的課堂紀律,兩個班在我的數學課堂上要稍好與其他學科的課堂紀律。
雖然已經完整的從初一到初三帶畢業(yè)了一屆學生,但是本學期所用的教材,是新版教材,又是中途接手,故本學期的很多知識點,還是與前一屆的有所不同,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需要我花大量的時間加以備課,在原有的經驗基礎上,本學期也有一些新的經驗收貨以及教學體會。
經驗上,進一步提升了我對教材的解讀能力以及教學水平,能夠更全面的把握重難點,對于一些曾經的存在的問題,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得以解決。
體會:學海無涯,再簡單的事情,每一次重復,都會有新的收獲,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溫故知新了吧!
在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,笨豬器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:
首先,與學生的互動有待加強。在課堂教學中,教師講的還是稍多,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余地較少。
其次,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完全體現(xiàn)。在新課標理念下,學生是學習的主題,而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,在這方面,我還是受到傳統(tǒng)教學模式的影響,沒有完全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。
再次,對學生的信任度不夠高。由于受到地域、文化、社會環(huán)境的制約,當地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太理想,也許是因為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,在課堂教學中我還是對學生存在一定的不信任感,不敢放手讓他們自主討論解決一些他們有能力解決的問題。
最后,課堂紀律仍需加強。盡管我的課堂紀律比起部分學科的課堂紀律要好,但也存在諸多不足,還需在日后加以完善。
結合本學期存在的不足與問題,今后將在以下幾方面加強努力并改進:
1.把課堂還給學生。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,盡量讓學生自主自主完成學生能夠自己完成的問題。
2.建立更民主跟平等的教學課堂。在今后的教學課堂上,我會努力建立一個更民主和平等的教學環(huán)境。
3.多聽別人的課。一是多去聽不同學科的課,在其他學科教師的身上吸取其他學科的精華,二是聽同行的課,在同行身上學習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。
4.加強備課。包括備學生、教學等。
5.加強現(xiàn)代輔助教學工具的使用。進一步加強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,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,節(jié)約課堂教學時間,給學生留有更多的自主學習與思考、發(fā)問的時間。
6.加強的自身的專業(yè)技能學習,提高自己的業(yè)務水平。
培智數學教學總結反思培智數學教學總結心得體會篇三
早讀課很少能聽到培智生讀數學課本。你聽到學生讀的大部分是兒歌、古詩或者語文課本。原因有千百種,也各有各的解釋。我今天要說的也是關于培智生的“讀”,是在數學課堂上的“讀”。要使培智生的抽象思維有發(fā)展,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形象記憶必須很牢固,“讀”的速度很重要。這個“讀”不是張嘴就來的熟練背誦,也不是完全陌生的字字清音。而是可快可慢、新舊交替,有目的,有節(jié)奏的閱讀訓練。
首先,我們要知道培智生都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缺陷,那就是,無論你教什么,只要形象生動,立馬能記住這個知識點,但是記憶時間不久或者容易與相近的音或形混淆,關鍵是這個知識點與別的還有串聯(lián),俗話說的“舉一反三”,培智生不懂得“反”。在沒有更好的替代辦法之前,實踐告訴我們,“速度”可以解決這個問題,也可以說是由速度帶來的慣性在解決問題。我們有一個常見的現(xiàn)象,當教會學生一個數字、一個公式,在當堂強化中,細心的老師會讓學生讀一遍或三五遍。但課后基本就是以書面作業(yè)的形式,去完成記憶強化的過程。這就忽略了對讀題速度的養(yǎng)成。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呢?比如低年級的學數字,學完了“8”。 會讀、會寫了,下一次課也能認了,但是到了數數環(huán)節(jié),不是漏數就是數得特別慢,很容易出錯。最簡單的解決辦法,其實就是按順序多“讀”。而且這個讀要時快時慢,不能停留在一個節(jié)奏上。配合節(jié)拍我們可以做的訓練很多,比如“1 2 3,2 3 4,3 4 5 6 7”“1 2 3 4 5,5 6 7 8 9”等等,寫在黑板上,時快時慢的反復訓練。讀的多了,并且適應了各種節(jié)奏之后,由數字認知過度到數數和數感培養(yǎng)上就簡單快捷多了。到這一步,大部分人是以讀的速度快出效果的。(按順序很重要,低年級不建議進行倒計時式的數數訓練,會影響后面的加法計算。)
還有一種方法,我們叫做:要學會慢下來。其實就是在做手眼協(xié)調訓練的時候速度總提不上去,因為之前的訓練“太快了”。常人的思維是,做的時候專心做不出聲,出聲的時候就只說,說完再做。那是因為黑板上的那些文字已經被內化了,但是培智生不容易內化。所以我們要鼓勵他們讀的時候要懂得慢下來,并加上手的動作,學會邊說邊做。講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年級的時候,在計算過程中出現(xiàn)。老師板書一個算式,或者老師說題學生寫,在低年級沒有做足讀題速度訓練的學生群體中,就會出現(xiàn)一大片讀寫障礙的學生:一題“12+5=” 會有各種寫法: “12 5 +=、+12=5??” 。你指名起來跟讀或指著板書認讀都對,但是一寫就錯。說明讀寫配合不熟練,形象的東西沒有鞏固,要轉移復制粘貼的時候就出問題了。最適當的做法,應該是按順序讀一個寫一個,從慢到快,自然熟能生巧。這個方法同樣適用于借助計算器進行簡單計算的教學。
其次,中低年級看著數字的數數練習要長久堅持。我們在做20以內加法的時候數數快的學生,計算速度也快。訓練的時候不能閉眼瞎喊,而是以手指點數著板書上的數字進行訓練,時快時慢。在中年級學習簡單加法的時候主要還是依靠累加的方法。如12+5= ,最原始的做法就是拿五個手指,然后從12開始數起,指著板書的12,再轉到手指13、14、15、16、17,手指數完,得數也出來了。不但加法會了,而且一一對應的能力也大大提升。這種累加的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對數數訓練的熟練度,如果一個學生對50以內或100以內的口頭按順序數數能夠做到可快可慢,速度掌控隨心所欲,那么學計算的過程中將節(jié)省出很多課時作其他訓練。所以,在之后的早讀課中,我們可以將數字表擺上,老師指揮或請輕度學生指揮,用手指移動的速度控制學生的讀題速度作訓練,將會在數感培養(yǎng)中取得不小的收獲。
最后,要強調一點,我們讀題的速度,快有快的目的,慢也是為了將來更快。所以不能只一味要求學生讀快一點。關鍵在于能否一一對應以后,依然很快。一堂數學課中,好的表演是捷徑,可以讓學生快速完成對知識點的記憶,但記得快,忘得也不慢。掌握到“讀”的速度才是扎實的基本功。剩下的,學生愛不愛跟著老師,進行一一對應的苦讀訓練,就看老師個人的表演功底了。高年級除了數字與符號,還會有大量文字,對于讀題的訓練還有大量待挖掘的內容。愿與大家共勉,共同進步。
【本文地址:http://www.zhuhaihb.com/zuowen/2005993.html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