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品味完一部作品后,相信大家一定領(lǐng)會了不少東西,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。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?怎樣才能寫一篇優(yōu)秀的讀后感呢?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(yōu)秀的讀后感范文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,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。
歸園田居讀后感字篇一
“結(jié)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”,你日日過著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的愜意生活;你常常仰天長嘆“不戚戚于貧賤,不汲汲于富貴”;你欣賞“曖曖遠人村,依依墟里煙”的人間煙火;你崇尚“晨興理荒穢,帶月荷鋤歸”的舒適;你更向往“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”的世外桃源,“久在樊籠里,復(fù)得返自然”是你的心之所向。
你,便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——晉代陶淵明。
陶淵明,字元亮,名潛。別號五柳先生,世稱靖節(jié)先生。自幼修習(xí)儒家經(jīng)典,愛閑靜,念善事,抱孤念,愛丘山,有猛志,不同流俗。在老莊盛行的年代,詩人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,很早便傾心于自然,于是便有“少無適俗韻,性本愛丘山”的天性。又愛琴書,“少學(xué)琴書,偶愛閑靜,開卷有得,便欣然忘食……”他的身上,同時具有到家和儒家之思想。
二十歲時,陶潛開始了他的游宦生涯。歲月變遷,那年丁母憂回潯陽居喪,三年丁憂期滿,再度出仕,但卻仍眷戀田園,“日倦川途異,心念山澤居”。山河更替,詩人動蕩于仕與耕間十余年,便心如止水,看透了官場生活。自那時,心懷田園的他,便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,“羈鳥戀舊林,池魚思故淵”。詩人也曾心懷天下,熱衷官場,可當(dāng)他獨立于濁世間,與那虛偽的官場格格不入時,他便毅然辭官歸隱,不問世事。
他遠離塵世,歸隱田園,看庭前花開花落,望天上云卷云舒。他的田園生活很悠閑、寧靜。一排排的榆柳垂在檐后,夏日濃陰,幽靜清涼。桃李排列于堂前,仿佛籬前還有一簇簇幽幽香菊靜放,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,山澗清泉一直流過草屋堂前,幽深的小巷不時地傳出幾聲狗吠,雞在桑樹之巔自由地啼鳴。閑暇時,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,細細品味;農(nóng)忙時,便與菊花相枕相依,樂在其中。他的身上處處洋溢著超塵脫俗的清閑與曠達。
離開塵世,遠避喧囂,是他人生的選擇。官場世俗中,他背負了太多歲月的陰影,這讓他發(fā)覺自己如同“羈鳥”沉溺于塵世,必定讓他喪失了未來,于是,他離開了塵世?;剜l(xiāng)的孤船映著月輝,他的衣袖隨風(fēng)飄搖。那時,他擁有著幾分坦然,幾分歡喜,醉飲山中泉,醒拾巖中蘭;與鳥對唱,與蟬共吟。他像一位羽化之仙,飄飄然而遺世獨立。試問,古往今來何人可與之共言?
現(xiàn)代社會無非只是車馬喧,功利橫行,追名逐利。陶淵明若在如今尋知己,恐是難矣?,F(xiàn)代人的忙碌,使他們沒有觀松賞菊,飲酒賦詩之雅趣。特別在某些以氣干青云自詡之人的心中,這“中國第一隱士”官場失意便避世無為的態(tài)度讓他們不屑。可我想說,爭名奪利是一種生活方式,而避世隱居則是一種超塵的生活境界。其中之味,各自品嘗,只是如今像陶潛般擁有明月般的純凈歸隱之心的人日益稀少,可能那是一種后人難矣超越的境界。在陶淵明心中,只有在他心中,那生活才可比仙境,而他的選擇,便是一種大智慧。
捻一朵菊花,掬一捧清泉,飲一杯淡酒,吟一首雅詩,污濁塵世亂不了你的心扉,你仍是那困不住的鳥,是那故淵中的池魚,你如朝圣者般樸素豁達,圣潔高雅!只因是你,永遠的你!
歸園田居讀后感字篇二
陶淵明《歸園田居》
野外罕人事,窮巷寡輪鞅。
白日掩荊扉,虛室絕塵想。
時復(fù)墟曲人,披草共來往。
相見無雜言,但道桑麻長。
桑麻日已長,我土日已廣。
??炙敝?,零落同草莽。
陶淵明恬淡自然的詩風(fēng),在這首詩中體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他擅寫鄉(xiāng)村寧靜淳樸的生活,用白描的手法,在山色素箋上,恣意潑墨出生活的從容與悠然自得。陶淵明能掙脫世俗塵網(wǎng)的禁錮,忘卻風(fēng)雨瀟瀟的滄桑,而這一切,都源于他心中有菊花。在他心中,恬靜清和才是他追求的人生境界,聲色犬馬,浮華名利,他皆可拋諸九霄云外,置若罔聞。
《小窗幽記》記載:“昔人有花中十友:桂為仙友,蓮為凈友,梅為清友,菊為逸友,海棠名友,荼蘼韻友,瑞香殊友,芝蘭芳友,臘梅奇友,梔子禪友?!庇木拥臅r光里,陶淵明鮮有交際。他每天的生活都很簡單,一幾一茶,一書一酒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吃的是粗茶淡飯,穿的是粗布麻衣。對于喧囂世俗,他漠不關(guān)心。王摩詰曾作了一首《酬張少府》,詩云:“晚年唯好靜,萬事不關(guān)心。自顧無長策,空知返舊林。松風(fēng)吹解帶,山月照彈琴。
君問窮通理,漁歌入浦深?!蔽娜艘菔總兿騺砗渺o喜禪,他們僻居一隅,著書立說,詠誦隱居之地的田園風(fēng)光,寂靜無擾地生活。白天,他關(guān)上柴門,隔絕人事,靜坐在陋室里,焚香沏茶。而后,讀經(jīng)冥想,獨自一個人,斷開與紅塵的一切聯(lián)系,專心致志地,讓思緒與心意棲居在菊花光陰里,以禪意供給。
陶淵明是這田園里的素心人,清心寡欲,沒有爭斗的名利之心,品格高尚。陶淵明的這首詩讀起來仿佛真的能讓人放下心中的執(zhí)念,摒棄耳畔的喧囂,柔和寂靜,流露自然,讀起來唇齒噙香,仿佛能看見空曠的山谷里,一位白衣飄飄的清癯老者,正面對著悠悠浮云盤腿打坐,周圍萬籟俱靜。炊煙繚繞,雞鳴犬吠。
陶淵明性本愛丘山,但他也絕非緘默寡言之人。無所事事時,他也會經(jīng)常去鄰家串門,同鄉(xiāng)村老者席地而坐,一見如故地喝著酒,閑聊一些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生活。他們避開熱鬧喧器的話題,絕口不提世俗喧囂,閑話時光里的清歡軼事,說說田園里的桑麻長勢,誰家的.雞今天下了幾個蛋,又是誰家的鴨今天在集市上賣了個好價錢。陶淵明笑瞇瞇地說:“我家田圃里的桑麻節(jié)節(jié)升高,開墾的土地也不斷擴大增多。只是,也煩惱擔(dān)心霜雪突然降臨,擔(dān)心莊稼來年得不到好收成?!钡@些擔(dān)心,并非來自于世俗人情,而是田園作物的生長收成。
陳廷焯在《白雨齋詞話》中云:“一則如淵明之詩,淡而彌永,樸而彌厚,極疏極冷、極平淡之中,自有一片熱腸,纏綿往復(fù),此陶公所以獨有千古,無以為繼?!泵穲虺家舱f:“作詩無古今,唯造平淡難?!逼反嗽?,詩中無處不透露出與世無爭的寧靜。我亦想如陶公這樣,尋一處清幽隱逸之地,求一份時光里的淡泊純真,恬淡寧靜,用清涼的山泉洗滌心塵,在孤芳自賞中,找尋生活的清逸雅趣?!安灰晕锵?,不以己悲”,讓清風(fēng)吹去身上世俗的污垢,淡然而靜默地生活。
極愛這首詩,一個字一個字地細細品讀,逐字逐句地反復(fù)推敲,詩中淡淡的清幽情懷,嫣然恬淡的韶華歲月,宛如青蓮,撐著雅潔芬芳的花瓣,伴著云水禪心,瀲滟著一池的驚艷。田園歲月,明月清風(fēng),吟詩作畫,在錦瑟光陰,美好流年里,烹一杯清茶給養(yǎng)內(nèi)心的灑脫清歡,煮一壺烈酒溫暖時光里的碧海藍天。
把心,放靜。把身,安好。一盞茶,煮出了歲月里的恬靜清香,溢出了幽蘭君子的清絕出塵。陶淵明,他閑坐田園,品一盞香茶,吟一首好詩,舉一杯美酒,仰天高歌。他的雅致,他的淡定,他的隨遇而安,是一種人生的雋永真諦,需要經(jīng)年累月之后才能參破。
【本文地址:http://www.zhuhaihb.com/zuowen/3022575.html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