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九九精品动态图_青青青国产依人在在线观看高_在线120秒观看视频日本大片_国产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

  • <dfn id="xv8h3"></dfn>
    <address id="xv8h3"></address>
  • <address id="xv8h3"><var id="xv8h3"></var></address>

      2023年楊振寧素材200字 楊振寧事跡200字左右(大全五篇)

      格式:DOC 上傳日期:2023-06-06 17:00:27
      2023年楊振寧素材200字 楊振寧事跡200字左右(大全五篇)
      時間:2023-06-06 17:00:27     小編:zdfb

      在日常學習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,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,聚集在一塊。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?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(yōu)秀的范文該怎么寫,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。

      楊振寧楊振寧事跡篇一

      1.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口碑,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夸獎。

      2.金錢名利淡如水,醫(yī)德醫(yī)道大于天;個人利益拋一旁,患者病情在心間。

      3.兢兢業(yè)業(yè),廉潔行醫(yī),清清白白,熱誠做人,爭當?shù)赂哚t(yī)精之良醫(yī)。

      4.救人一命,上帝為你加一分;收一紅包,神靈給你減一壽。

      5.救人一命,勝造七級浮屠;收人紅包,你的一切禱告統(tǒng)統(tǒng)無效。

      6.救人一命,勝造七級浮屠;收人紅包,神靈不饒。

      7.礪操行以修德業(yè),當自重;甘淡泊以守清貧,當自??;謀善舉以澤眾生,當自勵。

      8.廉潔行醫(yī),為黨為民為病患;德藝雙馨,利人利己利蒼生。

      9.廉潔行醫(yī)兩袖清風昭后世,貪圖錢財一朝失足愧今生。

      10.廉潔行醫(yī)始能一身正氣,為民服務堪稱人間天使。

      楊振寧楊振寧事跡篇二

      2.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——戰(zhàn)國.屈原.《離騷》

      3.舉世皆濁我獨清,眾人皆醉我獨醒——戰(zhàn)國.屈原《漁夫》

      4.亦余心之所善兮,雖九死其猶未悔——屈原《離騷》

      6.健兒須快馬,快馬須健兒——北朝民歌.《折楊柳歌辭》

      7.刑天舞干戚,猛志固常在——晉.陶淵明《讀山海經(jīng)十三首》

      8.直如朱絲繩,清如玉壺冰——南朝.宋.鮑照《代白頭吟》

      9.疾風知勁草,板蕩識誠臣——唐.李世民《賜蕭禹》

      10.愿君學長松,慎勿作桃李——唐.李白《贈韋侍御黃活裳二首》

      11.時窮節(jié)乃現(xiàn),一一垂丹青——宋.文天祥《正氣歌》

      12.生當作人杰,死亦為鬼雄——宋.李清照《絕句》(《烏江》)

      13.長安何處在,只在馬蹄下——唐.岑參《憶長安曲二章寄龐催》

      14.莫道桑榆晚,微霞尚滿天——唐.劉禹錫《酬樂天詠志見示》

      15.大道如青天,我獨不得出——唐.李白《行路難》

      16.少年心事當拂云——唐.李賀《致酒行》

      17.一片冰心在玉壺——唐.王昌齡《芙蓉樓送辛漸》

      18.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云帆濟滄海——唐.李白《行路難》

      19.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盡還復來——唐.李白《將進酒》

      22.千淘萬漉雖辛苦,吹盡狂沙始到金——唐.劉禹錫《浪淘沙》

      23.時人莫小池中水,淺處不妨有臥龍——唐.竇庠《醉中贈符載》

      24.寧可枝頭抱香死,何曾吹落北風中——宋.鄭思肖《畫菊》

      26.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——宋.文天祥《過零丁洋》

      27. 粉身碎骨渾不怕,要留青白在人間——明.于謙《石灰吟》

      28.不要人夸顏色好,只留清氣滿乾坤——元.王冕《墨梅》

      29.千磨萬擊還堅勁,任爾東西南北風——清.鄭燮《竹石》

      30.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——清.龔自珍《己亥雜詩》

      楊振寧楊振寧事跡篇三

      ;
      楊振寧,美籍華人,諾貝爾獎獲得者,是家喻戶曉的科學家。
     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留學歸來的知名學者,1929年應清華大學之聘任數(shù)學系教授。自此,清華園中8年的少年生活,給楊振寧留下了溫馨的回憶。
      清華園對聰穎好學的少年楊振寧,是一個好的學習環(huán)境,對日后成才有著重要的影響。
      西南聯(lián)大,在那戰(zhàn)火紛飛的年代無疑是一個神圣的殿堂,楊振寧曾回憶道:“想起在中國的大學生活,對西南聯(lián)大的良好學習風氣的回憶總使我感動不已。聯(lián)大的生活為我提供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。我在物理學里的愛憎主要是在該大學度過的六年時間里(1938-1944)培養(yǎng)起來的”。
      進入西南聯(lián)大后,楊振寧既沒有選擇父親專長的數(shù)學,也沒有選擇自己報考的化學,而是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物理學。可見求學道路上,興趣至關重要。
      出國留學,是楊振寧生命中的轉(zhuǎn)折。
      楊振寧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范圍很廣,包括基本粒子、統(tǒng)計力學和凝聚態(tài)物理學等領域。對理論結(jié)構(gòu)和唯象分析,他都有多方面的貢獻。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風格:獨立性與創(chuàng)建性強,眼光 深遠。
      楊振寧的求學之路是艱辛的,尋師也是屢屢受挫。歷經(jīng)辛苦遠赴美國,先是到哥倫比亞大學找尋仰慕已久的費米教授,卻大失所望的撲了個空。隨后前往普林斯頓大學,希望求學于維格納教授,卻由于教授的休假再一次撲空。幸好遇到了昔日西南聯(lián)大的教授張文裕,在其指點下終于到芝加哥大學尋得名師,就是仰慕已久的物理大師費米。
      實驗是理論的源泉,科學的根本。楊振寧的第一個志向就是完成一篇實驗物理論文。由于動手能力和實驗技巧的欠缺,雖然經(jīng)過了20個月的實驗工作,楊振寧還是未能完成自己的實驗論文。雖然這是一次失敗的嘗試,但楊振寧的這一志向還是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,那就是親身動手進行實驗的重要意義。實踐出真知,楊振寧這20個月的實驗工作也為他日后成為成功的理論物理學家奠定了基礎。
      演繹法和歸納法,在科學研究上各有所長。巧妙地結(jié)合應用兩種方法,使這兩種方法互為補充,取長補短,會使科研收效良多。這也正是楊振寧日后能在科學事業(yè)上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。
      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研究得出的結(jié)論——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可能不守恒,震動了整個物理界,使得兩個人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。
      在這些成就的背后,是這位科學家從小到大嚴謹?shù)膶W習態(tài)度,遠大的理想和信念,越挫越勇的求學理念,巧妙結(jié)合的科研方法,孜孜不倦的鉆研和探索。



      ?????????? 相關熱詞搜索:;

      楊振寧楊振寧事跡篇四

      從1971年楊振寧第一次回國至今,已經(jīng)30年了。

      _年的金秋,在上海西南角的衡山賓館11樓,這位年近耄耋的老人輕輕撩開南窗的窗簾,顯得十分感慨:短短的幾年間,上海這座城市已經(jīng)變得讓所有熟悉她的人都認不出來了!

      楊振寧已經(jīng)有7、8年沒有去上海了,他本想看看市容,喚起多年以前的記憶,但他已無從找到這座城市原來所給予他的印象,他看到的是一座全新的城市!

      楊振寧認為,新中國已是一個新新中國了。

      楊振寧還認為,中國在20世紀的科技進步非常之快,而且現(xiàn)在還繼續(xù)保持著這種進步。再過三四十年,中國一定能夠居于世界科技的前沿。

      當談到父母當年對自己的教育時,楊振寧十分坦率地承認,父母當年對自己的教育很明智。他小時候數(shù)學好,但父親并沒有刻意地向他灌輸數(shù)學知識,上初一、初二時,還讓一位著名的歷史教授教他《孟子》。

      對于當前出現(xiàn)低齡出國留學現(xiàn)象,楊振寧的看法很辯證:一個人的目標是在學術上和科技上有所成就,那的辦法是在國內(nèi)念好的中學和大學,到國外去念研究生;假如是求得將來的生活優(yōu)裕,那么低齡出國的成功率比較大。

      他還認為,中國的機會比外國的機會多。

      他說:“清華的學生比美國大學的學生水平高。這話我不是隨便講的,是認真想過的。中國的學生數(shù)是美國的4倍,而中國的大學遠遠沒有美國多。所以我說,哈佛大學學生的水平不能跟清華大學比。中國學生在美國念研究生,一開始有吃虧的地方,這是中國的教育制度太注意穩(wěn)扎穩(wěn)打所以導致學生的膽子小,一開始手腳放不開,時間長了,也就適應了,步子也快了?!?/p>

      談及中國科學家什么時候能夠在本土問鼎諾貝爾獎,這位諾貝爾獎得主信心十足地回答:“20年完全可以,10年里希望也很大!”

      他說,他對馮友蘭晚年提出的“舊邦新命”論完全贊同。

      “這是因為,今天的中國,在21世紀是一個新的國家,一個舊邦中生長出來的新的國家。對于21世紀的世界,這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哪!”

      楊振寧楊振寧事跡篇五

      ;

      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縱談了在當前世界政治、經(jīng)濟格局面臨重大變革的歷史關頭,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將發(fā)揮的重大影響力。

      2009年4月15日,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,在由上海華夏文化經(jīng)濟促進會和滬港經(jīng)濟高級顧問委員會主辦,和記黃埔地產(chǎn)(上海)協(xié)辦的《中華文化與21世紀》主題演講會上,縱談了在當前世界政治、經(jīng)濟格局面臨重大變革的歷史關頭,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將發(fā)揮的重大影響力。本文為其演講內(nèi)容摘錄。

      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核心價值觀

      1994年,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,假如100年后的人們在回顧20世紀時,要選擇出兩個最為重大的、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歷史事件,我想既不是兩次世界大戰(zhàn),也不是蘇聯(lián)的興起和解體,而首先應該是科技的發(fā)展大大增強了人類的生產(chǎn)力;其次是中華民族在浴血重生之后,中國的發(fā)展影響了全世界。

      人類社會形成至今,現(xiàn)在公認的大約已有1萬年的歷史,也就是已經(jīng)走過了100個世紀??稍谄渲?0多個世紀的時間里,全世界人均gdp的增長非常緩慢,只是到了工業(yè)革命以后,人均gdp才開始出現(xiàn)了加速增長的趨勢。瓦特在1784年制造出的第一臺蒸汽機,是歐洲工業(yè)革命的發(fā)端。在這以后,人類生產(chǎn)力的發(fā)展開始加速,不過速度還是很慢;進入20世紀后,人類迎來了電的時代、計算機的時代、生物工程的時代和網(wǎng)絡通訊的時代,生產(chǎn)力才真正開始高速增長。

      第一個,是勤儉。勤儉,是中華文化中的傳統(tǒng)美德。三字經(jīng)中就有“勤有功,戲無益,古圣賢,尚勤學,家雖窮,學不輟,身雖勞,猶苦卓”,三字經(jīng)作為幾千年來中國人的啟蒙讀本,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價值觀——一直到晚清的《曾國藩家書》里,還有“虛心實力,勤苦謹慎”和“累世簡樸之風不可盡改”等?!扒凇笔侵袊撕芡怀龅囊豁椕赖?。我們看到海外中國留學生的成績都特別好,那就是因為中國人特別努力。而“儉”的影響,直接促成了今天中國將近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——在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的今天,一些國家都要破產(chǎn)了,而中國擁有如此殷實的家底,這不得不令很多國家非常羨慕。

      第二個,中國人有耐心,能夠堅持。中國人為什么特別有耐心?是因為中國的文化是“人本文化”,跟西方的“神本文化”在根本上就不一樣的。

      “人本文化”注重人和人之間的關系,而“神本文化”注重的是人和神的關系,神畢竟是虛無的,最后就成為以個人為中心。中國人注重人和人之間的關系,這就使中國人比較有耐心。我們看到中國的小孩比較聽話,美國的小孩比較不聽話——美國的小孩,他所提出的要求常常都是必須立刻滿足,換句話說就是立刻要見效,不能立刻見效的就不做,這就是缺乏耐心了。兩年以前,美國《時代》雜志有篇封面文章,講的是美國現(xiàn)在是一個輟學的國家,因為有30%的中學生還沒到畢業(yè)就不念書了。在中國不可能出現(xiàn)這種現(xiàn)象——中國的孩子讀書時很苦很累,但他知道,為了自己未來能有所發(fā)展,眼前這段艱難的歷程是自己必須付出的代價。而很多美國人就覺得這樣很不值得,如果他的欲求不能及時滿足,他就會選擇放棄。

      第三個,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沒有種姓制度,所以沒有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存在的復雜的人種沖突和宗教沖突。

      《論語》里有句話:“有教無類”?!坝薪虩o類”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不管是哪一類的人,都要給他受教育——人和人之間應該是平等的,不應該存在任何歧視——這是中國的一個傳統(tǒng)。

      美國現(xiàn)在選出一個黑人做總統(tǒng),是美國人可以引以為傲的,可我在美國住了50多年,我感覺到美國的種族問題還是存在的,而且還很深。

      而如果你到印度,那么你就更會體會到作為中國人是多么幸福。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一位印度裔作家,叫naipaul。他的父母是移居英國的印度裔,他在成年后去過印度很多次,每次,都是在那生活一兩年,并寫一本書??戳薾aipaul的描述,你就會意識到中國沒有種姓制度是多么的幸運。印度,因為幾千年來的種姓制度,使它的經(jīng)濟成長承受著嚴重的局限,印度未來的經(jīng)濟成長不能跟中國相提并論。

      第四,中國歷史上有著2000多年的、以統(tǒng)一為最高目標的傳統(tǒng)。統(tǒng)一,使中華民族具有著強大的向心力,世界上沒有哪個大國像中國這樣,擁有如此漫長的統(tǒng)一的歷史。

      所以,我認為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里面,至少有四點——勤儉、有耐心、有教無類、統(tǒng)一的意識,這些與中國最近這30年能夠高速發(fā)展,有著密切的關系。

      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

      對世界的深遠影響

      我們再進一步探討一下,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對人類的前途,將產(chǎn)生什么樣影響?

     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的經(jīng)濟發(fā)展,如果用圖表顯示,我們會看到它處于一種指數(shù)性增長的趨勢之中,即便將來到了21世紀的后半段,這種高速的指數(shù)性增長還會繼續(xù)下去。但在指數(shù)性增長同時,也伴隨著很多問題,如能源、環(huán)保、疾病等等。要解決這些難題,當然不能離開科技,但光靠科技不夠,它需要整個人類有新的思維、新的世界觀、新的倫理?,F(xiàn)在全世界的政府都注意到這一點,近10年來對于這方面的討論越來越多。

      10年前,亨廷頓寫了《文明的沖突》,在很大程度上能詮釋當今世界各地的種種沖突。最近,又有一個法國人寫了本書,是關于人類的心態(tài)與地緣政治的影響?,F(xiàn)在世界上大家都已經(jīng)了解到,高速的發(fā)展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新的問題,對這些新的問題,必須有新的思維、新的世界觀,所以才有這些文章。

      可我看了這些文章,總體印象是: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特色不夠了解,正因如此,他們對未來世界應該向什么方向發(fā)展的論述,都不大中肯。

      我個人認為,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有一個基本原則,就是中庸。中庸,跟布什那種單邊主義是根本對立的。中國的中庸觀念,從古就有。其中包括了德的觀念以及和諧的觀念。

      我們從現(xiàn)有的史料和文物中考證得出,“德”的觀念,早在3000年前的中國就已經(jīng)有了。人文學者在出土的西周青銅器上,找到一些銘文,從這些文字中他們發(fā)現(xiàn)將近3000年前的中國人就已經(jīng)開始強調(diào)“德”的概念,這些銘文還描述了國與國之間應該有怎樣的關系?!蹲髠鳌分v,“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雖久不費,此之謂不朽”。再反觀西方,自古到今西方人都希望立功、希望立言,但從來沒有提到“立德”的。

      現(xiàn)在,中國政府再三講要創(chuàng)造一個和諧的社會、和諧的世界。和諧的觀念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,這就跟西方不一樣。我們剛才講世界經(jīng)濟高速發(fā)展的同時產(chǎn)生了那么多的問題,而到了21世紀的后半段,問題會更多更嚴重,到那時,中國會以大國的姿態(tài),讓自己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對世界發(fā)揮影響。換句話說,在21世紀的后半葉,中華文化會對世界產(chǎn)生出比今天重要得多的影響。西方講“中國威脅論”,主要是著眼于武力,另外還有個更重要的“威脅”——中國那么多人,那么多聰明人,又非常勤儉,中國對世界文化的影響會深遠得多,這是中國相對于西方的一種變相的“威脅”。

      發(fā)展經(jīng)濟是中國的第一要義

      在演講結(jié)束后,楊振寧和到會的嘉賓又展開了一系列有趣的互動。

      嘉賓:你在演講中旁征博引、縱古論今,你是否真有過目不忘的天賦?

      楊振寧:我雖然在某些方面有特長,可在其他很多方面還是不行。當年我剛到美國去讀書的時候,曾在一個實驗室做了20個月的研究生——很快,我的同學們就發(fā)現(xiàn)“楊振寧這個人不行”,我不是不會動手,而是非常地不會動手。我家里要是有什么地方出了問題,我太太修要比我去修效果更好。

      我的家人還發(fā)現(xiàn),我對電影電視情節(jié)的發(fā)展理解得非常慢,經(jīng)常是大家都已經(jīng)看懂了,就剩我自己還處于云山霧罩之中——所以我更適合看dvd,因為可以倒回來再看一遍。

      我絕不是天才,也不是過目不忘——有人過目不忘,但我不是。

      楊振寧:科技跟人類社會的發(fā)展有著密切的關系。但不僅僅是科技發(fā)展影響了人類社會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結(jié)構(gòu)的發(fā)展,整個社會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的結(jié)構(gòu)也反過來影響了科技的進步。

     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,就是20世紀的科技發(fā)展與21世紀的科技發(fā)展有著本質(zhì)性區(qū)別。這種本質(zhì)區(qū)別,簡單地講,就是20世紀初科技發(fā)展的動力,更多來源于純粹的理論研究。而到了21世紀,應用性研究則變得更為重要,原因是整個世界已經(jīng)發(fā)生了重大改變。剛才我講了資源、環(huán)保以及整個人類健康的問題。這些問題在20世紀初的時候還不怎么明顯,而到了21世紀就變得突出和重要,而且再過30年、50年,會變得更為嚴峻——因此,科技應用的重要性會隨之不斷增強。所以你剛才說的問題,實際上是一種必然現(xiàn)象。

      楊振寧:今天科技發(fā)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題目,就是能源。最好的沒有污染的能源是太陽光。如何把太陽能轉(zhuǎn)化成可用能源,這其中有理論問題,也有應用問題。假如有人能發(fā)明什么辦法來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、降低運行成本,那么他可以發(fā)大財,而且也解決了全世界的能源問題。

      今天看,中國已經(jīng)很興旺了,但中國現(xiàn)在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,還不到美國的1/10,中國其它的問題還有很多。所以,我不反對年輕人走到應用的方向去,我認為,中國現(xiàn)在還是需要搞經(jīng)濟……等到中國人均收入達到1萬美元,我的回答才有可能出現(xiàn)變化。

      相關熱詞搜索:;

      【本文地址:http://www.zhuhaihb.com/zuowen/2470904.html】

      全文閱讀已結(jié)束,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

      下載此文檔